1建設項目情況簡述
1.1項目由來
光谷大道是東湖高新區“六縱六橫”快速骨架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區域交通快速通過和地方服務雙重功能。目前光谷大道已形成現狀道路,為城市主干道,紅線寬度35~60m,道路全線為三塊板斷面,其中珞喻東路-三環線段為雙向4車道,三環線-鄭橋路段為雙向6車道。道路路面使用狀況較好,基本上沒有發現大面積的沉降或塌陷,但加鋪瀝青面層已出現水泥砼板的細微反射裂縫。光谷大道兩側大型廠區密布,貨車到發交通需求較多,且高峰時段上下班人流較為集中,由于道路通行能力較為有限,高峰時段交通擁堵較為嚴重。沿線主要路口交通基本飽和,其中三環線、雄楚大街、珞喻東路等道口交通擁堵已成為常態。
本項目光谷大道(三環線-珞喻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向北銜接光谷大道(珞喻東路-喻家山北路)工程,將實現光谷大道與東湖通道的無縫對接,與雄楚大街一起形成東湖高新區快速交通十字軸,構建了大武昌地區的快速交通大動脈,可實現東湖高新區與漢口中心區、青山地區30分鐘全程無紅綠燈快速交通聯系。光谷大道快速化改造不僅可以有效服務于東湖高新區交通發展,更是對武漢市快速路網系統的有效補充和完善。
2014年11月,武漢市環境保護局東湖新技術開發分局批復了《光谷大道(三環線~珞喻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環境影響報告書》,同意項目實施。至2016年,因光谷大道規劃調整, 工程建設方案發生部分變化,為此,依據工程修編方案將重新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
1.2擬建項目情況簡述
本工程位于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規劃全長約 5.72km,紅線寬60~67m。改造范圍北起珞喻東路附近(起點與虹景立交工程對接),南至金融港二路附近(止點與三環立交對接,包含三環立交光谷大道方向直線高架,至落地點)。沿線與光谷創業街、雄楚大街(高新大道)、高新南路、凌家山北路、凌家山南路、高新二路(南湖大道)、關南園路、關南園四路、三環線、金融港一路、金融港二路等十余條道路相交。
全線采用高架橋+地面輔道形式進行改造。主線高架采用雙向6車道,設置加減速車道段為雙向7~8車道,服務快速通過性交通;地面輔道采用雙向6~8車道進行建設,服務周邊單位進出交通。項目全線設置 6 條高架層直行上下行匝道(3上3下),匝道平均間距約1.2km。主線設計車速60km/h;地面輔道設計車速40km/h;立交匝道設計車速30~40km/h。此外,本項目還包含凌家山北路立交、長飛廠區光谷創業街通道工程等內容。
工程主要建設內容包括道路工程、橋梁工程、通道工程、排水工程、交通工程、照明工程、綠化工程及其他配套工程等。
2環境質量現狀及主要環境問題
2.1環境空氣
2014年華樂花園和當代國際花園測點PM10的日均值有部分超標,主要是周邊施工場地揚塵導致;CO 和NO2的小時均值及的日均值濃度均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中“二級標準”的要求。2016年關山春曉測點PM10的日均值、CO 和NO2的小時均值及日均值濃度均能滿足《環境空氣質量標準》(GB3095-2012) 中“二級標準”的要求。
2.1聲環境
(1)項目沿線前期聲環境質量
晝間監測結果:金梭花園(北側臨創業街第一排)、金梭花園(南側臨創業街第一排)、Free閣調(臨光谷大道第一排、臨凌家山北路第一排)不能滿足其對應的4a類區標準限值要求;麗島漫城(臨光谷大道第一排)7F、Free閣調(臨光谷大道第二排、臨凌家山北路第一排)以及武漢職業技術學院(臨光谷大道第一排教學樓)不能滿足2類區標準要求;其余各監測點位均能滿足相應《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相應晝間標準限值要求。
夜間監測結果:光谷8號(臨光谷大道第一排)、當代國際花園總部基地(即當代國際花園鉑公館,臨光谷大道第一排)滿足4a類區夜間標準限值要求;光谷8號(后排)、金梭花園(光谷創業街北側后排)、金梭花園(光谷創業街南側后排)、麗島漫城(后排)、宇峰家園(后排)、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后排宿舍樓、當代國際花園(后排)滿足2類區夜間標準限值要求;其余監測點位均不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相應晝間標準限值要求。
(2)項目沿線現階段聲環境質量
晝間監測結果:金梭花園(北側臨創業街第一排)、金梭花園3(南側臨創業街第一排)不能滿足其對應的4a類區晝間標準限值要求;麗島漫城(臨光谷大道第一排)、當代國際花園鉑公館(臨光谷大道第一排)不能滿足2類區標準要求;其余各監測點位均能滿足相應《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相應晝間標準限值要求。
夜間監測結果:光谷8號、長飛公寓(臨光谷大道第一排)、FREE閣調(凌家山北路第一排)、關山春曉(臨凌家山北路第一排)滿足4a類區夜間標準限值要求;金梭花園(光谷創業街北側后排)、金梭花園(光谷創業街南側后排)、麗島漫城(后排)、葛光社區(后排)、宇峰家園(后排)、FREE閣調(后排)、關山春曉(后排)、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后排宿舍樓、當代國際花園(后排)及當代國際花園鉑公館(后排)滿足2類區夜間標準限值要求;其余各監測點位不滿足《聲環境質量標準》(GB 3096-2008)相應夜間標準限值要求。
(3)聲環境質量情況匯總及對比分析
結合前期沿線噪聲監測情況來看,由于本工程雄楚大街以北段目前已經開始施工建設,全段道路沿線目前均已設置臨時遮擋,且受道路施工期的交通管制,交通噪聲顯著減少,沿線大部分居住區社會活動明顯減弱。部分路段和敏感點雖受施工噪聲影響,綜合導致整體聲環境較前期有所改善。
2.3地表水環境
長江紗帽斷面(入境斷面)、楊泗港斷面、白滸山斷面(出境斷面)2014年水質現狀類別均為Ⅲ類,無超標指標項目,滿足《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GB3838-2002規定的Ⅲ類標準要求。
2014年湯遜湖水質監測指標中BOD5、氨氮、總磷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0.18、0.4、1.86倍;東湖水質監測指標中總磷超標,超標倍數為0.08。因此湯遜湖、東湖水質不能滿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II類水質標準。其超標主要原因是多年來受周邊居民生活污水直排入湖的影響。
2014年南湖水質監測指標中NH3-N和總磷均超標,超標倍數分別為4.39和4.14,因此南湖水質不能滿足GB3838-2002《地表水環境質量標準》IV類水質標準,超標原因主要是地區污水收集管網覆蓋面不全或部分管道太小,部分污水未經污水處理廠處理而直接排入南湖。
2.4生態
結合現場調查的情況,評價范圍內現有植被主要為城市綠化植被,以行道樹、綠化灌草地和路側綠化帶為主,物種單一?,F狀道路兩側的行道樹綠帶內以喬木為主,灌木為輔,常綠和落葉交替布置的方式。
根據現場調查及走訪附近的居民,項目范圍內均未發現有湖北省省級重點保護動物的攝食棲息活動和其固定巢穴,在該區域活動、逗留的主要是常見廣布種,且數量較少。
3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結論
3.1施工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結論
3.1.1環境空氣
項目施工期空氣污染源主要為揚塵、瀝青攤鋪廢氣及施工機械和車輛尾氣。
(1)揚塵
施工過程產生的二次揚塵,一般來說對道路及兩側50m范圍的環境空氣質量有影響。施工現場在灑水后,對抑制施工現場TSP的產生作用非常明顯,在下風向約35m處,TSP日均值濃度已降至標準值以下。由此可見,在施工現場適時灑水,保證施工場地的濕潤度,有利于抑制施工現場揚塵的產生,從而可以有效地減輕對周邊環境的影響。
(2)瀝青攤鋪廢氣
項目采用商品瀝青,施工中瀝青煙主要來自瀝青鋪裝維修。攤鋪時瀝青由壓路機壓實并經10min左右自然冷卻后,瀝青混合料溫度降至82℃以下,瀝青煙將明顯減弱,待瀝青基本凝固,瀝青煙也隨即消失。且施工現場周圍較為開闊,空氣擴散條件較好,因此瀝青煙對周圍環境空氣的影響不大。
(3)施工機械和車輛尾氣
近幾年有關管理部門加大了對機動車尾氣的管理力度,同時,施工單位加強了對施工機械設備的養護管理,施工機械、車輛排放的廢氣對周圍環境產生污染影響較小。
3.1.2聲環境
項目施工期噪聲主要來源于施工機械和施工運輸的車輛。
(1)施工機械噪聲
單臺機械作業時,推土機、挖掘機、裝載機等機械距聲源60m處所有單臺機械噪聲可滿足施工場界晝間70dB(A)標準,要使夜間施工場界噪聲達到55dB(A)的要求,施工設備需要在距聲源200m以外。破碎機施工噪聲影響最為嚴重,晝間需距離聲源80m,夜間則需距離聲源達300m以上方可滿足晝間70dB(A)、夜間55dB(A)的要求。
項目沿線分布有居住區、學校等多處敏感點,施工期施工機械噪聲及運輸車輛將對其造成不同程度影響。項目晝間、夜間施工將會對其正常生活、學習、休息造成干擾,特別是夜間噪聲影響更甚,需要采取相應的防護管理措施。
(2)運輸車輛噪聲
根據類比分析,距載重汽車10m處的聲級為79~85dB(A),30m處為72~78dB(A),在運輸車輛經過時,沿線50m范圍內受影響較大。
通過采取一定的環保措施后,項目施工噪聲對環境影響有所緩解,在避免夜間施工的情況下對周圍聲環境影響不大。但因特殊原因,需要夜間施工時仍然難以滿足《建筑施工場界環境噪聲排放標準》(GB12523-2011)要求,建設單位及施工單位應加強施工期的運行管理,認真聽取周邊學校和居民的意見和建議。
3.1.3地表水環境
項目施工期對周圍水環境的影響主要包括兩個方面:施工廢水、生活污水的影響。
(1)施工廢水
項目施工廢水主要為機械和車輛清洗及維修的廢水、道路養護廢水、橋梁施工廢水、施工場地沖洗排水等。在施工活動時間內,建設方應按照《武漢城市排水條例》的規定,采取相應措施后,將施工廢水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降至最低。
(2)生活污水
項目施工期間將產生一定的生活污水,污水中特征污染物為COD、氨氮。結合工程沿線社會環境特點,道路沿線排水現狀分屬于龍王嘴污水處理廠及湯遜湖污水處理廠,已有污水管網分別布置在珞喻路~雄楚大街段、雄楚大街~凌家山南路段、凌家山南路~三環線段、三環線至鄭橋路段。按市政工程施工慣例,道路施工全線施工營地均設置在圍擋內,修建工棚時配套建設生活污水一化糞池及排水管(渠)可與市政排水管網連通,污水最終通過市政管網排放。
采取上述措施后,項目施工期廢水排放不會對周邊環境及受納水體產生不良影響。
3.1.4固體廢物
本工程施工期產生的固體廢物包括施工產生的廢棄土方、施工人員的生活垃圾。其中施工產生的廢棄土方交由武漢市城市渣土管理部門統一處置,施工人員生活垃圾經收集后交予環衛部門處置,不會對周邊環境產生明顯影響。
3.1.5水土流失
本工程在施工過程中通過采取工程措施、植物措施及臨時措施等防護措施,可減少雨水對坡面的沖刷,減少項目施工中產生的水土流失量,起到了水土保持的作用。防護工程在施工階段都將與路基工程同時或提前進行(擋土墻類等)。施工階段水土流失量會有較大幅度的增加,隨后將逐漸減少,此后在自然恢復期,邊坡植被已開始恢復,水土流失量將得到控制。
3.1.6生態影響
項目周圍植物種類簡單,數量稀少,無國家重點保護植物,無古樹名木。本工程大部分利用現狀道路布設,施工活動集中在既有道路范圍內,不會對沿線動植物資源造成大的影響;工程影響范圍為線狀,項目實施后對道路沿線進行綠化,將彌補了因工程建設造成的生物損失量。
3.2營運期環境影響預測與評價結論
3.2.1聲環境
經預測,隨著運營時間的增長、交通流量的增大,項目營運期對沿線居住區、學校等敏感點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區域內聲環境質量變差,沿線大部分居民點處將存在不同程度的超標現象。
本評價建議采取對敏感點路段高架安裝聲屏障、噪聲超標并高于現狀的敏感點安裝隔聲窗、全線高架預留聲屏障的建設條件等噪聲防治措施。由于本工程路線結構形式較為復雜,道路運營后應加強試運行期和營運初期的聲環境跟蹤監測,建設單位在認真履行本評價提出的各項噪聲防治措施的同時,結合跟蹤監測的結果適時調整并完善聲環境防護措施,避免通車后可能出現的環境糾紛。
3.2.2環境空氣
道路運營期環境空氣主要污染來自機動車行駛產生的揚塵污染和機動車尾氣污染。本評價采用類比預測的方法評價工程營運期機動車尾氣對環境空氣的影響。
根據類比分析結果可知,工程營運期該地區的CO、NO2對沿線大氣環境質量影響不大。
3.2.3水環境
根據湖北地區道路雨水的有關實測結果和文獻資料,路面初期雨水污染物SS約221mg/l,COD約107mg/l。本工程路面徑流占整個區域的地面徑流量的比例是很小的,而且分散在整個沿線,對相關受納水體的水質影響不大。
3.2.4生態與景觀環境
項目施工時,施工車輛、料場等都會對城市局部市容及景觀環境產生一定的不良影響,但這種影響是短暫的,施工結束即消失。
本工程建成后,將對改擴建道路加強綠化比重、合理配置,可起到保護路面、減少水土流失、降低交通塵埃與交通噪聲,調節改善道路小氣候等綜合的環境效益,進而改善沿路的景觀環境,起到美化路容的作用。項目橋身裝飾及高架亮化等工程也將對城市景觀起到一定的改善作用。
3.2.5環境風險
建設項目投入運行后,風險主要來自于危險品運輸車輛。裝載各種易燃、易爆、毒害、腐蝕、放射性等危險物質的車輛存在著泄漏、火災和爆炸事故風險。
道路在營運期間,應加強化學危險品運輸車輛的安全檢查及上路管理;制定詳細的事故應急計劃,防止污染和危險品的擴散。
4產業政策及城市規劃符合性
本道路的建設屬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第9號《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令2013年第21號《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修改<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1年本)>有關條款的決定》中鼓勵類項目,具體為“二十二、城市基礎設施”分類中的“城市公共交通建設、城市道路及智能交通體系建設、城鎮地下管道共同溝建設、城鎮供排水管網工程、城市雨水收集利用工程”,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要求。
項目的建設符合《武漢市城市總體規劃(2010-2020年)》。
項目的建設符合《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總體規劃(2011~2020)》。
項目的建設符合《武漢市基本生態控制線管理規定》。
5環評總結論
光谷大道(三環線-珞喻東路)快速化改造工程符合產業政策和地方規劃,對完善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的基礎設施建設,提升城市功能有重要意義。工程建設和項目所在地區域建設具有較好的協調性,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工程建設及運營過程將對工程所在區域的生態環境、聲環境、空氣環境等產生一定程度的不利影響,建設單位在確保環保資金投入、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全面落實報批后的《報告書》規定的各項環保措施的前提下,能有效地控制和減緩項目建設可能產生的環境影響。從環境保護角度考慮,項目建設可行
6.公眾意見征集
6.1公眾調查內容
根據項目特點和周圍環境特征,調查內容主要包括:被調查者的基本情況、被調查者對目前居住環境的態度、對項目建設所持態度、有何意見和建議、對項目建設產生的環境影響,如噪聲、大氣、生態等的態度和意見、公眾認為的項目建成后的作用。
6.2 公眾參與聯系方式
建設項目單位及聯系方式
1、建設單位:武漢光谷建設投資有限公司
2、項目聯系人:徐 工
3、聯系方式:027-81732023
承擔項目環評機構名稱及聯系方式
1、承擔項目環評機構名稱:湖北君邦環境技術有限責任公司
2、通訊地址:湖北省武漢市發展大道176號興城大廈A501室
3、聯 系 人:郭先生
4、聯系方式:Tel:027-65681136轉8102;E-mail:gimbol@vip.sina.com